台灣人祖先姓氏堂號對照表

在台灣,家家戶戶的祖先牌位上,都可看見「堂號」,如:穎川、清河、汝南、隴西等。這些堂號的發源地,皆在今中國大陸境內──包括賴清德的父親賴朝全、母親賴童好的墓碑上,皆載明祖籍「穎川」。

堂號,原本是秦漢時期中原地區的郡號,以此基礎演變為堂號;堂號通常是用來做宗族、姓氏識別用的名稱。

16世紀荷蘭人統治台灣時,島上遍地荒蕪,只有原住民。至17世紀明清時期,才開始有大批漢人隨鄭成功及施琅從中國大陸來台墾荒。

根據台灣人的姓氏堂號可知,台灣人的祖先(除原住民外),均源於秦漢時期黃河流域中原地區,並自西晉五胡亂華首次南遷、北宋避金人二次南遷、南宋避元兵三次南遷,並聚集在福建省、廣東省一帶,至明清時期(本省人)及1949年(外省人)分批大舉渡海來台。
 
因此,漢族的北京人、天津人、河北人、山西人、內蒙古人、遼寧人、吉林人、黑龍江人、上海人、江蘇人、浙江人、安徽人、福建人、江西人、山東人、河南人、湖北人、湖南人、廣東人、廣西人、海南人、重慶人、四川人、貴州人、雲南人、西藏人、陝西人、甘肅人、青海人、寧夏人、新疆人、香港人、澳門人是中國人,而同為漢族、同為百家姓、400年前明清時期渡海來台的台灣人(本省人)及75年前因國共內戰戰敗渡海來台的台灣人(外省人),自然也是中國人
 
無論政治上如何操弄,無法否認的是,只要是有百家姓的台灣人,祖先就是來自中國大陸,身上流淌的,就是中國人世代相傳的血脈。

1. 陳氏堂號:
穎川(河南省中部許昌市至漯河市一帶)、汝南(河南省南部汝河流域)、下邳(江蘇省西北部徐州市東南方)、廣陵(江蘇省揚州、江都、寶應、高郵一帶)、河南(河南省北部黃河流域、洛陽一帶)、德星(台北清朝舉人「陳維英」後代之堂號)、德聚(台南鄭成功部將「陳澤」後代之堂號)、繩武(彰化清朝來台始祖「陳木苑」後代之堂號)。
 
2. 林氏堂號:
西河(山西西部黃河支流三川河流域)、濟南(山東省濟南市一帶)、問禮(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來台始祖「林先坤」後代之堂號)、九牧(唐朝福建省莆田市林披後代)。
 
3. 黃氏堂號:
江夏(湖北省武漢、雲夢一帶)、爍陽、安定(甘肅、陜西、寧夏交界地)、房陵、漢東、上谷(河北省北部內外居庸關長城間)、譙郡(安徽省亳州市一帶)、紫雲(唐代福建省泉州「黃守恭」後代之堂號)、燕山(河北省東北部、北部一帶)。
 
4. 張氏堂號:
清河(山東省西北部臨清市一帶)、南陽(河南省南部新蔡縣)、吳郡、安定(甘肅、陜西、寧夏交界地)、敦煌(甘肅省河西走廊西部敦煌一帶)、武威(甘肅省黃河以西、武威以東一帶)、范陽(河北省東北部涿縣一帶)、犍為(四川宜賓一帶)、沛國(安微省睢溪縣、宿縣,江蘇省沛縣一帶)、梁國(河南省中部商丘市一帶)、中山(河北省中西部定縣一帶)、汲郡、河內(河南省黃河與太行山之間、武陟縣一帶)、高平(山東省西部巨野至微山湖間之地)、百忍(唐朝九世同堂的張公藝後代)、金鑒(唐朝宰相張九齡後代)。
 
5. 李氏堂號:
隴西(甘肅省東部隴西盆地)、燕樓(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一帶)。
 
6. 王氏堂號:
太原(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)、琅琊(山東省西南部沂水中下游地區)、北海(山東膠萊谷地濰坊市到膠東縣)、陳留(河南省開封一帶)、東海(江蘇省東北部地區)、高平(山東省西部巨野至微山湖間之地)、京兆(陜西省西安市一帶)、天水(甘肅省渭河上游天水市一帶)、東平(山東省西北部東平縣一帶)、新蔡(河南省中部淮陽市一帶)、新野、山陽(河南省修武縣或山東省獨山湖周邊或江蘇省清江浦安一帶)、中山(河北省中西部定縣一帶)、章武、東萊(山東半島東部及北部海岸地區)、河東(山西省西南部安邑盆地)、金城、廣漢、長沙(湖南省長沙市)、堂邑、河南(河南省北部黃河流域、洛陽一帶)、三槐。
 
7. 吳氏堂號:
延陵(江蘇省蘇州市一帶,揚州境內)、渤海(河北省中南部渤海灣一帶)、濮陽(河北省濮陽縣、山東省濮縣一帶)。
 
8. 劉氏堂號:
彭城(江蘇省西北部徐州市一帶)、沛國(安微省睢溪縣、宿縣,江蘇省沛縣一帶)、弘農(河南省靈寶縣一帶)、河間(河北省任丘與河間等縣境)、中山(河北省中西部定縣一帶)、梁郡、頓丘(山東、河南、山西三省交界地帶)、南陽(河南省南部新蔡縣)、東平(山東省西北部東平縣一帶)、高密、晉陵(江蘇省常州市,揚州境內)、長沙(湖南省長沙市)、河南(河南省北部黃河流域、洛陽一帶)、黎照、德馨。
 
9. 蔡氏堂號:
濟陽(山東省定陶縣一帶)。
 
10. 楊氏堂號:
弘農(河南省靈寶縣一帶)、天水(甘肅省渭河上游天水市一帶)、四知(東漢太尉楊震後代)、棲霞。
 
11. 許氏堂號:
高陽(河北省中部高陽縣一帶)、汝南(河南省南部汝河流域)、南陽(河南省南部新蔡縣)。
 
12. 鄭氏堂號:
滎陽(河南省滎陽縣東北部、成皋一帶)。
 
13. 謝氏堂號:
陳留(河南省開封一帶)、會稽(江蘇省長江以南、浙江省、一直到福建省一帶)、東山(浙江會稽東山一帶)、寶樹(浙江會稽東山一帶,謝安在淝水之戰大敗苻堅,被譽為「寶樹之光」,故名)。
 
14. 郭氏堂號:
太原(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)、華陰、馮翊(陜西渭河盆地渭河北洛水下游)、汾陽(太原北郊陽曲縣,郭子儀族裔)。
 
15. 洪氏堂號:
敦煌(甘肅省河西走廊西部敦煌一帶)、豫章(江西省南昌、九江一帶)、宣城(安徽省、浙江省皖浙丘陵青弋江流域區)、六桂(洪、江、翁、方、龔、汪之共稱堂號)。
 
16. 丘氏堂號:
河南(河南省北部黃河流域、洛陽一帶)、吳興(浙江省吳興一帶)、扶風(陜西渭河盆地渭河北岸地區)、敦睦。清雍正下令諱孔丘,故丘姓改邱。
 
17. 曾氏堂號:
魯國(山東曲阜一帶)、廬陵、武城(郡)、三省(曾子曰「吾日三省吾身」,曾姓後裔為了紀念曾子,採用「三省」為堂號)。
 
18. 廖氏堂號:
汝南(河南省南部汝河流域)、鉅鹿(河北省中西部鉅鹿縣一帶)、武威(甘肅省黃河以西、武威以東一帶)、清武、崇遠、垂裕、承佑。
 
19. 賴氏堂號:
穎川(河南省中部許昌市至漯河市一帶)、松陽、西川、南康、河南(河南省北部黃河流域、洛陽一帶)。
 
20. 徐氏堂號:
東海(江蘇省東北部地區)、高平(山東省西部巨野至微山湖間之地)、東莞、琅琊(山東省西南部沂水中下游地區)、滌陽(郡)。
 
21. 周氏堂號:
汝南(河南省南部汝河流域)、廬江(安徽眚中部巢湖至長江北岸之地)、尋陽、臨川、陳留(河南省開封一帶)、沛國(原安微省睢溪縣、宿縣,江蘇省沛縣一帶)、泰山(山東省中部泰山山地四周地區)、河南(河南省北部黃河流域、洛陽一帶)、武功(陝西省武功縣一帶)、篤佑、愛蓮(北宋名士周敦頤後代)。
 
22. 葉氏堂號:
南陽(河南省南部新蔡縣)、下邳(江蘇省西北部徐州市東南方)。
 
23. 蘇氏堂號:
武功(陝西省武功縣一帶)、扶風(陜西渭河盆地渭河北岸地區)、藍田、洛陽(郡)、澄海。
 
24. 莊氏堂號:
天水(甘肅省渭河上游天水市一帶)、會稽(江蘇省長江以南、浙江省、一直到福建省一帶)、東海(江蘇省東北部地區)、錦繡。
 
25. 江氏堂號:
濟陽(山東省定陶縣一帶)、淮陽(郡)、六桂(洪、江、翁、方、龔、汪之共稱堂號)。
 
26. 呂氏堂號:
河東(山西省西南部安邑盆地)、東平(山東省西北部東平縣一帶)、東萊(山東半島東部及北部海岸地區)、著存。
 
27. 何氏堂號:
廬江(安徽眚中部巢湖至長江北岸之地)、東海(江蘇省東北部地區)、陳郡(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)。
 
28. 羅氏堂號:
豫章(江西省南昌、九江一帶)、長沙(湖南省長沙市)。
 
29. 高氏堂號:
京兆(陜西省西安市一帶)、渤海(河北省中南部渤海灣一帶)、漁陽、遼東(遼東半島)、廣陵(江蘇省揚州、江都、寶應、高郵一帶)、河南(河南省北部黃河流域、洛陽一帶)。
 
30. 蕭氏堂號:
蘭陵(山東省西南部微山湖一帶)、廣陵(江蘇省揚州、江都、寶應、高郵一帶)、芳遠。
 
31. 潘氏堂號:
榮陽、廣宗、河南(河南省北部黃河流域、洛陽一帶)。
 
32. 朱氏堂號:
沛國(安微省睢溪縣、宿縣,江蘇省沛縣一帶)、吳郡、河南(河南省北部黃河流域、洛陽一帶)、鳳陽(安徽省鳳陽縣,明太祖族裔)。
 
33. 簡氏堂號:
范陽(河北省東北部涿縣一帶)、涿郡(郡)、追來、溯源、孝思。
 
34. 鍾氏堂號:
穎川(河南省中部許昌市至漯河市一帶)。
 
35. 彭氏堂號:
淮陽、隴西(甘肅省東部隴西盆地)、宜春(河南省南部汝河流域或江西省西北部宜春市)
 
36. 遊氏堂號:
馮翊(陜西渭河盆地渭河北洛水下游)、廣平(河北省西南部邯鄲市一帶)、立雪、盛蘭、東興。
 
37. 詹氏堂號:
河間(河北省任丘與河間等縣境)、渤海(河北省中南部渤海灣一帶)、繼述。
 
38. 胡氏堂號:
安定(甘肅、陜西、寧夏交界地)、新蔡(河南省中部淮陽市一帶)。
 
39. 施氏堂號:
吳興(浙江省吳興一帶)、臨濮、錢江、潯海。
 
40. 沈氏堂號:
吳興(浙江省吳興一帶)。
 
41. 余氏堂號:
下邳(江蘇省西北部徐州市東南方)、吳興(浙江省吳興一帶)、高陽(河北省中部高陽縣一帶)、風采、武溪。
 
42. 趙氏堂號:
天水(甘肅省渭河上游天水市一帶)、南陽(河南省南部新蔡縣)、金城、下邳(江蘇省西北部徐州市東南方)、穎川(河南省中部許昌市至漯河市一帶)。
 
43. 盧氏堂號:
范陽(河北省東北部涿縣一帶)。
 
44. 梁氏堂號:
安定(甘肅、陜西、寧夏交界地)、天水(甘肅省渭河上游天水市一帶)、河南(河南省北部黃河流域、洛陽一帶)、梅鏡。
 
45. 顔氏堂號:
魯國(山東曲阜一帶)、琅琊(山東省西南部沂水中下游地區)。
 
46. 柯氏堂號:
濟陽(山東省定陶縣一帶)、錢塘、齊郡(山東省北部臨淄縣一帶)、瑞鵲。
 
47. 孫氏堂號:
樂安(山東省東北部黃河口南岸一帶)、吳郡、東莞、太原(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)。
 
48. 魏氏堂號:
鉅鹿(河北省中西部鉅鹿縣一帶)、任城(山東省巨野縣一帶)。
 
49. 翁氏堂號:
鹽官、錢塘(郡)。
 
50. 戴氏堂號:
礁國、廣陵(江蘇省揚州、江都、寶應、高郵一帶)、濟會、清河(山東省西北部臨清市一帶)、注禮(西漢禮經博士戴德刪訂《禮記》爲八十五篇,謂之大戴禮;其侄戴聖再刪訂爲四十六篇,叫做小戴禮。大小戴成爲注釋《禮記》的權威作品,戴姓族人因以注禮爲堂號)。
 
51. 范氏堂號:
高平(山東省西部巨野至微山湖間之地)。另范姜氏之源流,肇因范法澄遷廣東陸豐侖嶺鄉另立為一世祖。清初,法澄之後范文質,因後父姓姜,臨終遺命他的子孫以范姜為姓。
 
52. 宋氏堂號:
京兆(陜西省西安市一帶)、西河(山西西部黃河支流三川河流域)、廣平(河北省西南部邯鄲市一帶)、敦煌(甘肅省河西走廊西部敦煌一帶)、河南(河南省北部黃河流域、洛陽一帶)、扶風(陜西渭河盆地渭河北岸地區)。
 
53. 方氏堂號:
河南(河南省北部黃河流域、洛陽一帶)、六桂(洪、江、翁、方、龔、汪之共稱堂號)。
 
54. 鄧氏堂號:
南陽(河南省南部新蔡縣)、安定(甘肅、陜西、寧夏交界地)、高密。
 
55. 杜氏堂號:
京兆(陜西省西安市一帶)、漢陽、南陽(河南省南部新蔡縣)。
 
56. 傅氏堂號:
清河(山東省西北部臨清市一帶)、北地(陜西省中部銅川市一帶)、雙鳳。
 
57. 侯氏堂號:
上穀(郡)。
 
58. 曹氏堂號:
譙國(安徽省亳縣一帶)、彭城(江蘇省西北部徐州市一帶)、高平(山東省西部巨野至微山湖間之地)、鉅野(郡)。
 
59. 溫氏堂號:
太原(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)、汲郡、清河(山東省西北部臨清市一帶)。
 
60. 薛氏堂號:
河東(山西省西南部安邑盆地)、新蔡(河南省中部淮陽市一帶)、沛國(安微省睢溪縣、宿縣,江蘇省沛縣一帶)、高平(山東省西部巨野至微山湖間之地)。
 
61. 丁氏堂號:
濟陽(山東省定陶縣一帶)。
 
62. 馬氏堂號:
扶風(陜西渭河盆地渭河北岸地區)。
 
63. 蔣氏堂號:
樂安(山東省東北部黃河口南岸一帶)。
 
64. 唐氏堂號:
晉陽(山西省中部太原市)、北海(山東膠萊谷地濰坊市到膠東縣)、魯國(山東曲阜一帶)。
 
65. 卓氏堂號:
西河(山西西部黃河支流三川河流域)、南陽(河南省南部新蔡縣)。
 
66. 藍氏堂號:
汝南(河南省南部汝河流域)、中山(河北省中西部定縣一帶)、東莞(郡)。有因筆誤改姓籃。
 
67. 馮氏堂號:
始平(陜西渭河盆地渭河南岸地區)、杜陵、長樂、穎川(河南省中部許昌市至漯河市一帶)、上黨(山西省東南部長治盆地)、京兆(陜西省西安市一帶)、弘農(河南省靈寶縣一帶)、河間(河北省任丘與河間等縣境)。
 
68. 姚氏堂號:
吳興(浙江省吳興一帶)、南安(甘肅省渭河上游天水之西一帶)。
 
69. 石氏堂號:
武威(甘肅省黃河以西、武威以東一帶)、渤海(河北省中南部渤海灣一帶)、三典。
 
70. 董氏堂號:
隴西(甘肅省東部隴西盆地)、濟陰(山東省西部定陶縣一帶)。
 
71. 紀氏堂號:
平陽(山西省中南部臨汾盆地)、高陽(河北省中部高陽縣一帶)、天水(甘肅省渭河上游天水市一帶)。
 
72. 歐氏堂號:
平陽(山西省中南部臨汾盆地)。
 
73. 程氏堂號:
安平(河北省南部翼縣一帶/山西省東南部沁水流域/山東省東北部黃河口南岸一帶)、廣平(河北省西南部邯鄲市一帶)。
 
74. 連氏堂號:
上黨(山西省東南部長治盆地)、武功(陝西省武功縣一帶)。
 
75. 古氏堂號:
新安(安徽省、浙江省皖浙丘陵新安江流域區)、國寶。
 
76. 汪氏堂號:
平陽(山西省中南部臨汾盆地)、六桂(洪、江、翁、方、龔、汪之共稱堂號)。
 
77. 湯氏堂號:
中山(河北省中西部定縣一帶)、范陽(河北省東北部涿縣一帶)。
 
78. 姜氏堂號:
天水(甘肅省渭河上游天水市一帶)、龍泰。
 
79. 田氏堂號:
北平(河北省東北部唐山市一帶)、雁明、紫荊。
 
80. 康氏堂號:
京兆(陜西省西安市一帶)、東平(山東省西北部東平縣一帶)、會稽(江蘇省長江以南、浙江省、一直到福建省一帶)。
 
81. 鄒氏堂號:
范陽(河北省東北部涿縣一帶)。
 
82. 白氏堂號:
南陽(河南省南部新蔡縣)、香山。
 
83. 塗氏堂號:
豫章(江西省南昌、九江一帶)、南昌(江西省南昌一帶)、五桂(江西省南昌一帶)。
 
84. 尤氏堂號:
吳興(浙江省吳興一帶)。
 
85. 巫氏堂號:
平陽(山西省中南部臨汾盆地)、忠孝。
 
86. 韓氏堂號:
穎川(河南省中部許昌市至漯河市一帶)、南陽(河南省南部新蔡縣)。
 
87. 龔氏堂號:
武陵(湖南省常德縣一帶)、六桂(洪、江、翁、方、龔、汪之共稱堂號)。
 
88. 嚴氏堂號:
天水(甘肅省渭河上游天水市一帶)、馮翊(陜西渭河盆地渭河北洛水下游)、華陰(郡)。
 
89. 袁氏堂號:
汝南(河南省南部汝河流域)、陳留(河南省開封一帶)、彭城(江蘇省西北部徐州市一帶)。
 
90. 辛氏堂號:
隴西(甘肅省東部隴西盆地)。
 
91. 黎氏堂號:
京兆(陜西省西安市一帶)、九真、載酒、宋城(郡)。
 
92. 金氏堂號:
彭城(江蘇省西北部徐州市一帶)、京兆(陜西省西安市一帶)。
 
93. 阮氏堂號:
陳留(河南省開封一帶)、常興。
 
94. 陸氏堂號:
河南(河南省北部黃河流域、洛陽一帶)、平原(山東北部黃河口北岸德州一帶)、河內(河南省黃河與太行山之間、武陟縣一帶)、吳郡(郡)。
 
95. 倪氏堂號:
千乘(山東省東北部黃河三角洲高青縣一帶)。
 
96. 夏氏堂號:
會稽(江蘇省長江以南、浙江省、一直到福建省一帶)。
 
97. 童氏堂號:
雁門(山西省北部內外長城間之地)、渤海(河北省中南部渤海灣一帶)。
 
98. 邵氏堂號:
博陵(河北中部饒陽、深、安平等縣)。
 
99. 柳氏堂號:
河東(山西省西南部安邑盆地)。
 
100. 錢氏堂號:
彭城(江蘇省西北部徐州市一帶)、下邳(江蘇省西北部徐州市東南方)、吳興(浙江省吳興一帶)。
 
*以上僅列出常見一百個姓氏之堂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