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台灣佛教從哪來?答:明末隨鄭成功從中國大陸渡海來台。
佛教,世界三大宗教之一,誕生於古印度、滅亡於印度,並在中國發揚光大。
西元前6世紀,佛教誕生於古印度。創始人釋迦牟尼,生於古印度(今尼泊爾境內),是釋迦族的一位王子。
佛教在西元前3世紀,被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定為國教後,開始向亞洲各地傳播,其路線大致可分為南北兩條。
佛教南傳,最先於西元前3世紀傳入斯里蘭卡,再於西元4世紀傳入緬甸、西元5世紀傳入柬埔寨與印尼、西元12世紀傳入泰國、西元14世紀傳入寮國。
佛教北傳,最先於西元1世紀經帕米爾高原傳入中國,再由中國傳入越南、朝鮮、日本等國。
佛教於西元1世紀(西元67年)北傳進入中國,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興建白馬寺,以存放佛經、佛像。西元2世紀,佛教從中國傳入越南、西元4世紀從中國傳入朝鮮、西元6世紀從中國傳入日本,並在西元7世紀傳入西藏。在漢代,佛教被視為神仙方術的一種,至南北朝時期在全中國傳播。隋唐時期佛教進入鼎盛階段,形成了許多宗派。宋代以後,佛教各派趨向融合,同時儒、佛、道的矛盾也漸趨消失。明末清初,佛教隨鄭成功從中國大陸福建省傳入台灣,主要是禪宗的曹洞宗、臨濟宗,延續至今。
回顧歷史,佛教雖然在西元前3世紀的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時期被定為國教,但孔雀王朝滅亡後,佛教因失去官方保護而逐漸式微。至西元2世紀,印度教(種姓制度)出現、獲大量古印度王公貴族支持,佛教開始衰亡。西元11世紀,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人入侵印度,摧毀佛教寺廟僧侶,至此,印度教吸收了佛教,佛教在印度滅亡;同時,佛教卻在中國(西元11世紀為北宋時期)發揚光大、獲得了全面的傳播發展。
而佛教講究宗派師承,在台灣,無論是傳統的四大名山(月眉山派、觀音山派、法雲寺派、大崗山派),或是新興的四大名山(慈濟、佛光山、法鼓山、中台山),實皆源於禪宗。
月眉山派(基隆月眉山靈泉禪寺)為禪宗的曹洞宗,祖庭在河南嵩山少林寺。
觀音山派(台北觀音山凌雲禪寺)為禪宗的臨濟宗,祖庭在河南嵩山少林寺。
法雲寺派(苗栗大湖法雲寺)為禪宗的曹洞宗,祖庭在河南嵩山少林寺。
大崗山派(高雄大崗山超峰寺)為禪宗的臨濟宗,祖庭在河南嵩山少林寺。
慈濟(花蓮縣新城鄉)雖自成一格為慈濟宗,但仍係師承臨濟宗太虛法師、印順法師的「人間佛教」,因此慈濟宗仍屬禪宗範疇,祖庭在河南嵩山少林寺。
佛光山(高雄市大樹區)為禪宗的臨濟宗,祖庭在河南嵩山少林寺。
法鼓山(新北市金山區)為禪宗的法鼓宗,祖庭在河南嵩山少林寺。
中台山(南投縣埔里鎮)為禪宗的臨濟宗,祖庭在河南嵩山少林寺。
※河南嵩山少林寺,在中國大陸河南省登封市境內,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(西元495年),係北魏孝文帝為安頓印度僧人而創建,因其座落於少室山密林之中,故名「少林寺」。北魏孝昌三年(西元527年),釋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達摩歷時三年到達少林寺,首傳禪宗,影響巨大,因此嵩山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統稱為「禪宗祖庭」。